可以用公司名義買房嗎?有哪些限制及例外?
為因應不斷高漲的房價,政府近年來推出一系列不動產法律及稅制的改革,其中包括112年7月上路的「私法人購屋許可制」,如今113年8月新制上路已屆滿一年,以下我們將說明相關規定,並探討施行後衍生的爭議問題。
政府認為私法人原則上沒有「居住」的需求,為了避免住宅成為私法人投資炒作對象,導致住宅市場發生投機壟斷,不利不動產市場健全發展,且經統計私法人自108~110年購買住宅數量逐年增加,因此政府為回應民意,便修法新增私法人購買住宅(包含成屋、預售屋)的限制規定。
什麼是私法人?
所謂私法人,包括所有社團法人、財團法人,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公司組織(營利社團法人)。
只有購買「供住宅使用的房屋」,才會受到限制!
不管是成屋、新成屋或預售屋,只要建物謄本、使用執照或建築執照記載建物用途為「住」或「住宅」字樣,就屬於「供住宅使用的房屋」,除了特別公告的情形外,公司購買這類的住宅就必須事先提出使用計畫,並經內政部許可,才能購買,且購買後五年內都不能移轉、讓與。
至於其他建物用途記載為「住商用」、「住工用」、「住宅混合使用」的房屋,或謄本完全沒記載建物用途、用途空白的房屋,公司購買就完全不受限制。
因此,公司購買房屋可以分為以下2種情形:
一、購買「供住宅使用的房屋」
登記完畢後五年內都不能移轉、讓與或預告登記,又再分為免經許可、需申請許可2種情形:
(一)如私法人符合內政部公告之以下9種條件,則免經許可:
(https://glrs.moi.gov.tw/LawContent.aspx?id=GL001465)
1.受政府捐助之財團法人或公營事業。
2.銀行成立之資產管理公司,購買不良債權擔保品。
3.仲介公司成交後,向買方買回海砂屋、輻射屋、凶宅等瑕疵房屋。
4.為辦理都市更新,購買政府劃定特定區域範圍內之房屋。
5.為辦理危險老舊建物重建,購買計畫核准重建範圍內之危險老舊建物。
6.房屋起造人依合建契約,購買完工後之房屋。
7.購買古蹟、歷史建築及紀念建築。
8.依民法、土地法之規定行使優先購買權。
9.購買法拍屋。
(二)其他情形都需申請內政部許可,應提出使用計畫,並以下列6種用途為限:
1.作為員工宿舍。
限購買「成屋」,購買戶數不能超過經常雇用員工數,不能購買央行規定的高價住宅(台北市7000萬元以上、新北6000萬元以上、其他地區為4000萬元以上),且每月最低投保人數應達5人以上。
其實〈私法人買受供住宅使用之房屋許可辦法〉第4條原本並沒有這麼多限制,因此便出現許多公司員工只有1人,卻以「宿舍」的名義申請購買多戶預售屋、高價豪宅,在內政部亦疏於審核監督的情況下,結果便造成了許多人鑽法律漏洞的亂象,經立委黃國昌在113年4月對內政部提出質詢後,內政部才緊急在同年5月修法彌補原有法規的漏洞。而條文雖增加了部分限制,但員工只有五人,規模上還是屬於小公司,真的有購買宿舍的需求跟必要嗎?且內政部目前為止只有規定「事前」的許可辦法,卻沒有「事後」查核辦法,又怎麼確定公司購買住宅後確實有提供員工宿舍使用,或是做為老闆的私人招待所?這些恐怕都是之後法規是否能落實的關鍵。
2.不動產租賃業者,購買房屋作為出租經營使用。
為了立即提供房屋出租以滿足承租者需要,只能購買「成屋」;且為確認業者具有住宅出租經營之專業及規模,也為避免少數業者假借出租經營的名義取得住宅,申請購買戶數及已取得戶數在同一使用執照內應達五戶以上。
3.參與合建、都市更新及危老重建。
4.設立衛生福利機構,如醫療院所或福利設施。
5.合作社為設置住宅公用設備。
6.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允許的用途。
(三)就上方所列需申請許可之6種情形,內政部網站有提供「私法人買受供住宅使用之房屋申請書及使用計畫書」範例,可自行參考下載。( https://www.land.moi.gov.tw/chhtml/content/1150?mcid=4872 )
二、購買『非』「供住宅使用的房屋」
建物用途記載為「住商用」、「住工用」、「住宅混合使用」的房屋,或謄本完全沒記載建物用途、用途空白的房屋,公司購買完全不受限制。
結論
過去許多公司或許基於各種節稅考量,而以公司名義購買房屋,在平均地權條例新法通過後,已無法再無限制的購買房屋了。但平均地權條例其實只做了部分的限制,如果購買「非」供住宅使用的房屋,還是不受任何限制;且就算購買「供住宅使用的房屋」,只要是投標購買法院法拍屋,除了五年內不能移轉讓與的規定外,也沒有其他限制。建議各公司在進行不動產取得規劃時,還是應留意上述規定,才能妥適安排相關交易,並遵守法令規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