簡析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472號民事判決
案例事實
原告甲主張:訴外人丙因向被告乙借款,於民國99年1月21日提供如原判決附表(下稱附表)一所示不動產(下稱系爭A房地)及附表二所示不動產(下稱系爭B房地,與系爭A房地合稱系爭不動產),設定第3順位最高限額抵押權新臺幣(下同)6800萬元予被告乙,並於同年7月12日再以系爭不動產,設定第4順位最高限額抵押權2000萬元予被告乙(其中以系爭A房地設定之第3、4順位最高限額抵押權,合稱系爭抵押權)。
又丙自100年起陸續向伊借款達1260萬元,遂提供系爭A房地設定第5順位最高限額抵押權1500萬元予伊,並以信託為原因,將系爭A房地所有權移轉登記予伊,委由伊以系爭A房地代其處理相關債務,嗣丙陸續還款260萬元,尚欠伊1000萬元未還,伊將其中600萬元債權及抵押權出賣予訴外人戴O光。而丙對被告乙之借款債務經陸續清償後,未逾4737萬1068元,丙復於99年10月26日以系爭B房地作價抵債,並移轉所有權登記予被告乙,已清償全部債務,系爭抵押權所擔保之6800萬元、2000萬元債權(下合稱系爭抵押債權)均不存在,詎被告乙仍持臺灣臺北地方法院(下稱臺北地院)101年度司拍字第567號拍賣抵押物裁定(下稱系爭拍賣抵押物裁定),聲請該法院民事執行處以102年度司執字第67644號事件對系爭A房地為強制執行(下稱系爭執行程序)等情,爰依強制執行法第14條第2項規定,求為確認系爭抵押債權不存在,並命被告乙塗銷系爭抵押權,及撤銷系爭執行程序之判決。
訴外人丙與被告乙係約定由訴外人丙以移轉系爭B房地所有權作價抵償債務,並合意以每坪60萬元,共207坪,合計1億2420萬元計算系爭B房地價值,經扣除被告乙承擔貸款本息5867萬8989元後之餘額,作價6552萬1011元抵償訴外人丙積欠被告乙之債務,已成立代物清償,無論系爭B房地實際價值是否與雙方合意作價金額相當,原告甲或訴外人丙均不得追復系爭B房地作價金額過低,而主張應以市價折抵...系爭抵押權所擔保之原債權,因約定確定期日屆至或被上訴人聲請拍賣系爭A房地,分別於101年1月10日、同年12月12日確定,於該確定日前發生之本金、利息債權,及系爭抵押權所擔保之原債權確定後發生之利息債權,於最高限額範圍內者,均為系爭抵押權效力所及。依系爭結算書前言記載訴外人丙迄至100年9月間合計開立支票給被告乙金額共計1億7266萬5400元作為清償本金、利息(2至3分)不等之旨,可見系爭A房地第3順位抵押權所擔保之原債權於101年1月10日確定時,被上訴人對訴外人丙之借款債權額高於系爭抵押債權;且訴外人丙與被上訴人於結算債務,訴外人丙允以系爭B房地抵償債務後,仍積欠被告乙1億2936萬4789元,原告甲復未能證明訴外人丙於系爭拍賣抵押物裁定成立前、後,因清償致其積欠被告乙之債務額未逾系爭抵押債權,即難認有何消滅或妨害被告乙請求之事由發生。從而,原告甲依強制執行法第14條第2項規定,請求確認系爭抵押債權不存在,並命被告乙塗銷系爭抵押權,及撤銷系爭執行程序,均無理由...因而維持第一審所為原告甲敗訴之判決,駁回其上訴。
按解釋契約,應於文義上及論理上詳為推求,以探求當事人立約時之真意,並通觀契約全文,斟酌訂立契約當時及過去之事實、交易上之習慣等其他一切證據資料,本於經驗法則及誠信原則,從契約之主要目的及經濟價值作全盤之觀察,以為其判斷之基礎。本件原審參酌上開事證,綜合研判,本其認事、採證及解釋契約之職權行使,並據調查所得之證據資料,合法認定系爭結算書為真正,訴外人丙以系爭結算書承認債務,經以系爭B房地作價抵償後,確認尚欠被告乙1億2936萬4789元債務(系爭結算書記載包含訴外人賴惠娥200萬元本息),原告甲復未能證明訴外人丙於系爭拍賣抵押物裁定成立前、後,因清償致其積欠被上訴人之債務額未逾系爭抵押債權,因而以上述理由為原告甲不利之判決,依上說明,經核於法洵無違誤。
原告甲 |
|
被告乙 |
訴外人丙 |
甲未能證明訴外人丙於拍賣抵押物裁定成立前、後,因清償致其積欠被告乙之債務額未逾系爭抵押債權。
故依強制執行法第14條第2項請求u確認系爭抵押債權不存在v命被告乙塗銷系爭抵押權及w撤銷系爭執行程序,即無理由。 |
|
乙、丙間成立代物清償:
約定由訴外人丙以移轉系爭B房地所有權作價抵償債務,以1億2420萬元計算系爭B房地價值,經扣除被告乙承擔貸款本息5867萬8989元後之餘額,作價6552萬1011元抵償訴外人丙積欠被告乙之債務。
以合意作價之金額抵償,不得再主張以市價折抵:
無論系爭B房地實際價值是否與雙方合意作價金額相當,原告甲或訴外人丙均不得追復系爭B房地作價金額過低,而主張應以市價折抵。
丙以B房地作價抵償債務後,仍積欠乙1億2936萬元,故乙得執拍賣抵押物之裁定,聲請對系爭A房地為強制執行。 |
律師評析
代物清償係要物契約,其成立需當事人合意、現實為他種給付,他種給付為不動產之設定及移轉時,需經登記始成立代物清償(最高法院65年台上字第1300號判例意旨),又依民法第319條規定「債權人受領他種給付以代原定之給付者,其債之關係消滅。」代物清償係一消滅債務之方法,無論他種給付與原定給付價值是否相當,債之關係均歸於消滅(最高法院52年台上字第3696號判例)。
本件最高法院肯認高等法院合法認定乙丙間系爭結算書為真正。債務人丙以系爭結算書承認債務,以系爭B房地作價抵償積欠債權人乙之債務,合意以每坪60萬元,共207坪,合計1億2420萬元計算系爭B房地價值,經扣除被告乙承擔貸款本息約5867萬後,作價約6552萬元抵償。此時,債務人丙或另一債權人甲不得再行爭執系爭B房地作價金額過低,主張應以市價折抵。又債務人丙以B房地作價抵償債務後,仍積欠債權人乙1億2936萬元,乙、丙債權債務尚未完全消滅。故另一債權人甲提起確認系爭抵押債權(乙對丙之債權)不存在之訴、命乙塗銷系爭抵押權,及撤銷系爭執行程序,自無理由。